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者

中国光学学会 中字

  王大珩一生的科学实践

  1.领导光学科技及工程基地的建设,创建长春光机所,成为中国光学工程的摇篮。

  2.领导长春光机所科技人员完成“八大件”(指八项具有先进水平的高档仪器)的研制,使我国的光学工程开始从防止走上自行设计的道路。

  3.和裘祖同先生为我国炼制出第一锅光学玻璃,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4.靶场光学观测设备的研制与制造——亲自研制出大型光学跟踪经纬仪——150工程等,为两弹一星做出卓越贡献。

  5.创办长春光机所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和哈尔滨科技大学(现哈尔滨理工大学),成为有特色的高等学府,并担任校长。扶植建立了浙大,北理工,清华,天大等光学仪器专业,给予指导,培养,关心一辈又一辈中国光学人才的成长。他亲自培养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蒋筑应。

  6.亲自写信支持光学工程的学科建设,使之成为国家一级学科,使我国的光学工程的高等教育普开鲜花。

  7.推动航天对地观测技术的研究。如神五,神六以及相关对地详察的技术研究。

  8.推动遥感技术的发展规划及实施。如遥感地面站的建立等。

  9.任长春光机所所长期间,支援建设上海、成都、安徽、西安等地光机所和技术物理所,大大地壮大了我国光学的科研力量。

  10.发起创建中国光学学会,任三届理事长,团结了全国光学界的广大科技工作者。

  11.推动中国仪器仪表科学的发展,制定中国仪器仪表科学的12年发展规划,组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任理事长。

  12.中国计量科学发展的筹划与建设,任国际计量会的中国委员。

  13.1986年,与王金昌,杨嘉辉,陈芳允三位学部委员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技术发展的建议”,后形成了“863计划”,使发展高科技成为我国现代化得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

  14.推动激光科学的发展,激光核聚变的研究的启动及重要激光器件的研究。1989年,与王金昌,于敏等提出《开展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的建议》,这项倡议促使建设激光核聚变装置。支持开展强激光技术,是我国有了“神光1,神光2和神光3”。

  15.力主中国光学学会走向国际,成为国际光学学会(ICO)的正式会员(COS)。

  16.1992年,与庄光斗,师昌绪,张雄,侯祥麟和罗沛霖等向国家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正式成立。使我国工程界有了最高学术荣誉机构。

  17.1996年,联名建议并协助成立原子,分子,纳米科学重点实验室。

  18.联名建议我国自主航空事业的大飞机制造项目,建议被采纳。

  19.2007年,倡议建设国家级光学科技馆,建议被采纳。

  王大珩—中国科学家的光辉榜样。

  王大珩学识渊博,具有正确评价各种技术方案和立即将关键问题阐述清晰的卓越才能。他习惯于平等地与同事们和科学家们包括他的学生们广泛的讨论科学问题。他那博学的才识,准确的判断,敏捷的思维以及惊人的记忆力,能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质,使人豁然开朗。他以身作则,从早到晚投入工作;以满腔的热情。精确的计划。在行的评估中进行领导。他十分重视科技人员的创造性思想和构思,并能迅速抓住它,及时推动它付诸实践,并且善于在讨论中抓住他们的思想闪光,尤其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

  王大珩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以渊博的学问,深邃的思想,卓越的见识,超迈的胸襟,务实的精神和儒雅的文风,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光学科教事业。

  新中国的光学事业与应用光学研究,光学工程与科技发展,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提高;在解决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所提出的科学技术问题中,在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中,凝聚着王大珩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他对国家的光学工程、仪器仪表、计量、遥感、航天等科技事业的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和对科技英才培养的成就,他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大建议等等,都将载入史册。

  与王大珩一起工作过的人,受到深深感染的不仅是他的智慧、勤奋、执着及其宽广的学术视野,还有弥漫在他身上对外部世界浓厚兴趣和沁人心脾的人文气息。他中西贯通、古今融通、文理会通,知识面宽,说古道今,妙语连珠。

  王大珩与集体水乳交融,深受科技人员尊敬爱戴,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把他当做学习的楷模。遇到问题时,都愿意聆听他的意见。他象一棵常青大树,树根深深扎于肥沃的土壤之中。

  他以深厚的学术造诣,高度的爱国热忱,无私奉献和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与时俱进地在祖国大地上开拓和建设起了为支撑祖国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光学和光学工程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结束语:

  大珩先生既是我国光学界的领袖科学家,一位卓越的组织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从而备受人们崇敬和爱戴。

  通观大珩先生一生,以应用光学和光学工程为其专长,领域遍及激光技术、仪器仪表、计量科学和空间遥感,其成就贡献,并不限于领导“八大件”高精尖光学仪器及“两弹一星”中大型光学观测设备的研制。

  王大珩先生自领导中科院长春光机所,5大光学所成立,使国内光学生根开花,至执掌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到863计划倡议的提出,使祖国科技跟上时代潮流;影响深远,国人无不感念先生眼光远大。

  依吾之愚见,20世纪的我国学者中,自然科学之王王大珩先生,与钱学森先生等一样,其功绩可与人文科学之蔡元培先生相媲美。吴敬恒先生指蔡为“学人兼通人”;称“学人难,惟通人更难,学人惟守先待后,通人则开风气者。”此类评语,我认为,同样也适用大珩先生。

  而大珩先生执新中国光学之牛耳60年,尽瘁报国、求实创新、身体力行、爱才若渴,始终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不息。

  我希望中国的青年一代和光学科技工作者,继承大珩先生一生倡导的: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崇尚科学、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刻苦钻研、追求一流、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大力协同、团结协作、讲求正气、提掖新人的团队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我想,这才是大珩先生最希望看到的。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