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区域组网完毕 激光技术新发展

OFweek激光网 中字

  10月25日,“北斗”导航卫星家族的第16名成员顺利落户太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就此表示,此次发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是收官之战,它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更加顺畅、及时地在国际导航卫星领域争夺话语权。完善“北斗”系统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斗卫星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优于20m,授时精度优于100ns。2012年9月11日,北斗(上海)位置综合服务平台和上海北斗导航及位置服务产品检测中心(筹)启动建设。

  “北斗”可提升中国军力

  第16颗组网卫星的顺利升空意味着,中国“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将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北斗”系统体现了从简到繁、量力而行的特点——先以“双星定位”的小系统积累经验,进行技术攻关;然后,完成3种轨道10余颗卫星的发射,建成区域导航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最终,发展35颗卫星构成的“大网络”,实现全球覆盖。“北斗”并没有照搬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的模式,体现出中国特色,例如其独特的卫星短信收发功能已在军演和救灾中经受了实战检验,实用性极强。

  据有关部门统计,自2003年“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正式提供服务以来,在交通、渔业、水文、气象、林业、通信、电力、救援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注册用户已达6万,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说,已经有3万多条在中国东海和南海捕捞的渔船安装了他们生产的“北斗”接收机,效果良好。

  由于美欧在局部战争中大量使用卫星制导炸弹、导弹,一些西方媒体据此猜测,中国的“北斗”系统同样有军事用途。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