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阶段企业经营增速放缓,但德国通快执行副董事Mathias Kammueller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依然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今年下半年中国将会有一波快速的增长阶段,对于该公司是很大的发展机遇。
正是基于此,德国通快计划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Mathias Kammueller透露:“去年,通快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增速超过10%,未来还将维持这一增长速度,并计划2012年在亚洲的采购量提高两倍以上。”
从全球制造业发展不难看出,制造业生产正在日益东移。2011年全球机床产品逐渐走出衰退,但制造国的市场份额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现在是全球机床最大的制造国,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和德国。
未阻欧企对华投资加码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市场疲弱,欧洲企业对于中国的兴趣以及在华发展计划并未因此减弱或受阻。
在上海拥有2万平方米厂房的电动工具厂商麦太保海外销售总裁海尔曼?赫希告诉记者,目前供应亚洲客户的产品只有大约30%来自上海工厂,其余70%还需要从德国总部进口。下一步目标是,到2015年供应亚洲客户的电动工具至少有一半直接在中国生产。
为此,麦太保将不断增加对中国投资,明年将有一条新的马达生产线在上海投入运营,另一条更先进的马达生产线也在计划当中。
埃马克集团的手笔更大。继在江苏太仓建立研发技术中心后,埃马克又着手在江苏金坛建立亚太市场制造基地,根据规划,一期、二期总投资将达49亿元人民币,计划建成年产3000台高端数控机床项目。
通快集团则将投资视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董事会主席尼古拉•莱宾格-卡姆勒告诉记者,去年通快集团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方面已投资1.53亿欧元(前一年为6100万欧元),其设在江苏太仓的生产基地面积扩增了一倍。
根据通快集团发展计划,其在中国年营业额将在未来两、三年里从目前的不足2亿欧元增至5亿欧元。尼古拉暗示可能会通过并购中国同类企业的方式实现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企业不约而同地提高了技术研发投资,投入占营业额的比例介于6%至9%之间,其中,通快集团研发支出增长22.4%达1.93亿欧元,占营业额比例达到8.3%。“之所以担负如此高的投入费用,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永久保持技术优势。”一位企业家说。
中国将实现“更精细化”增长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欧洲企业家看来,中国依靠资源、低劳动力成本的粗放发展阶段已经过去,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将实现“更精细化”的增长,而这将为掌握高科技技术和能优质服务的企业带来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