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失落的广东光谷——广州与深圳的博弈
“广东光谷”是在1999年的首届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由广东省省长顾问、朗讯科技公司副总裁提出的,省政府很快采纳了这一建议,决定以广州为中心建设“广东光谷”。之后全国各地亦跟风而上,兴起一轮建设光谷的热潮。但时隔6年,广东光谷并没有像以往政府立项的大型工程一样火红起来,反而被后起之秀武汉的“中国光谷”盖过风头。事实上,这5年来,“广东光谷”并没有得到规划的发展,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市场亦不为所动,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广东光谷”成立之初,可以看出当时政府主要是寄望与其合作的朗讯公司,希望朗讯公司的投资能带来多边效应,把相关的光电子企业带动起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带,但后来朗讯的资金迟迟没到位,再加上当时广州的城市建设开始火热起来,其它的大型项目相继上马,并且成效迅速,这都使得省政府对“广东光谷”和热情有所下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也不局限光电产业,重心有所转移。
综观“广东光谷”的发展历史背景,“广东光谷”的发展规划都是以广州为核心而制定的,但广州光电产业的规模并没大到有足够的凝聚力吸引到足够的资金和人才。与之相比,深圳的情况就好多了,在光谷成立之前,深圳的高新科技产业已颇具规模,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地位。这样“广东光谷”的核心就在广州和深圳之间摇摆不定,可以说“广东光谷”建设的缓慢是广州深圳两座城市竞争博弈所致的。
先看看当时的广州,“广东光谷”提出来以后,中国已经进入区域经济发展时期,各大城市都把招商引资城市建当作头等重任,广州也不例外。2000年,广州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番禺、花都撤市建区,广州的版图一下子得到极大的扩张。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广州此举压力很大程度来自深圳,深圳的高速发展已经让广州汗颜,当时深圳的许多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排名已经超越广州,全球500强企业更多的的选择深圳而不是广州,深圳已经提出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比之下的广州就要逊色得多了,以前的北京,上海,广州这传统的三极,广州有被取代的危险。
很明显,广州为了维护其在珠三角的中心地位就得必须有所行动,广州市扩充后,一系列的大型工程相继上马。如广州本田项目,广州已把汽车工业发展成其支柱产业,现在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又如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这明显是冲着深圳的蛇口港而建设的,广州不可能会让所有的货仓都开往深圳的。接着就是琶洲国际会展中心,这个号称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希望能成为广交会的拓展把更多的企业吸引到广州,同时进行的还有大学城的建设,广州申亚,广州地铁等等。广州城市建设如火如涂,这些大型项目大有确实使广州的形象为之一变,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珠三角的核心地位得到了巩固,不少指标又排到了深圳的前列。
而深圳呢?2000年的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着实使深圳受到沉重的打击,到了2002年,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调整,深圳股市停止发行新股,资金人才开始流走,深圳曾一度为此低沉,但深圳雄厚的科研基础和进一步的政策鼓励,使得深圳很快重新振作起来:高新技术交易会和中国光电博览会都办得火红,其中光博会的规模已经是世界最大的了。
在这场城市博弈中,广州利用其省会城市的地位,扭转了自己的落后局面。那么“广东光谷”呢?谁应该取得“广东光谷”的领导权呢?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为其支柱产业,这也是深圳最显活力的地方,深圳不可能在自己最有信心的领域让出主导权,老大哥广州则更不可能让“广东光谷”之实落到深圳头上,而坐“广东光谷”之虚名,于是,博弈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