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锐科离IPG还有多远?

OFweek激光网 中字

  四是成本控制。一方面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供应压缩成本,另一方面也需要扩大产能。一些公司已经具备扩产能力,但面临资金和市场难题。

  机遇与挑战向来是孪生兄弟。面对咄咄逼人的IPG,武汉锐科能否扮演“终结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光纤激光器 中国的路还长

  对中国光纤激光器产业的发展,一些论坛已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在于“中国是否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多大的希望”。观点分为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派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泵浦、光纤声光Q开关、增益光纤、光纤熔接机、涂覆机均无法自行生产,耦合、镀膜等工艺水平低下,造成的成品光模式与稳定性差,返修率超高。另一派认为,闫大鹏博士等人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武汉锐科凭一己之力,仅用三年时间,将进口光纤激光器的价格拉了下来,在市场上销售了超过2000台光纤激光器,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不少国内科研机构和厂商也在加紧推出自己的光纤激光器研究成果和产品,中国厂商起步晚,路漫漫而长远,不应打击。

  两派虽然观点迥异,但在一个看法上达成了一致。光纤激光器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激光如气体、固体、半导体,光学如光学设计、加工、校正,光学加工平面、球面、非线形,胶合、镀膜;核心光纤、器件和精密加工等基础研究领域投入长久的努力。IPG经过近20年的研发,不断失败和探索,才取得了如今产品的垂直整合能力,成为目今中国光纤激光器产业无法逾越的鸿沟。况且国外在光纤激光器的相关基础研究上,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基础。而中国缺乏一个综合的竞争体系,相关产业还不完善,在一些基础器件上缺乏研究,与国外还差的很远。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在北京通信展期间,笔者拜访了深耕光纤传感和光纤激光器领域的北京拓普光研公司,该公司一位资深人士表示,自2007年中国光纤激光器产业起步他们就开始介入,为光纤激光器厂商提供研发与工业化生产的完整解决方案。他认为,武汉锐科很值得钦佩,他们率先实现了国产光纤激光器工程化和产业化零的突破,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有效的拉低了进口光纤激光器的价格,这是他们的一大贡献。

  该人士还表示,有不少风险投资在关注并进入这一产业,目前国内至少有近二十家厂商在研发生产光纤激光器,未来几年,中国光纤激光器产业将保持高速增长。然而大多数厂商都是从组装起步,瞄准较低端的激光打标机市场,缺乏核心竞争优势。中国打标机市场一年约6000台(另有业内人士预估约12000台),容量有限,厂商们在这个市场低价竞争,并非长久之计。未来在工业加工领域,国内的光纤激光器生产厂家需要持续投入研发,实现百瓦量级连续光纤激光器的工程化,在钣金切割和焊机领域继续和国外厂家一比高下。未来的三到五年,国内厂家需要瞄准国际中低端工业加工市场,走出国门。在光纤激光器领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