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渠道,加大对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在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中增加增材制造成套设备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首台套示范应用项目,加大数控机床重大专项对增材制造装备的支持;推动设立增材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资金,探索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增材制造软件控制技术、材料技术、激光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重点支持增材制造装备的研发、第三方检测试验平台建设、首台套应用示范和产业化。
三是建立增材制造应用示范基地。在全国范围内筛选技术条件好、应用需求大的代表性省市建立增材制造应用示范基地,根据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立足装备制造业,重点选择在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生物医疗、电子制造等领域推广应用,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应用示范,形成通用性、标准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平台,加快推进产业、技术与应用协同发展。
四是组建增材制造行业组织。积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工业设计企业、增材制造设备提供商、材料及激光器研发企业和机构、增材制造服务应用提供商筹建行业协会,研究制定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财税政策和技术标准,筹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需对接平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增材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