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五大陷阱
看过007系列最新电影《天幕杀机》的观众,一定会对其中那辆1960年的阿斯顿·马丁DB5汽车被炸成碎片的情节唏嘘不已。实际上,付之一炬的并非是那辆价值460万美元的豪车这辆阿斯顿·马丁经由3D打印技术而诞生,人们先制作了钢材质车身框架,然后通过CAD将所有部件数据输入3D打印机,接着使用PMMA塑料打印出了门、车顶、挡泥板等零件,最终通过对全部18个独立元件进行组装完成了3个汽车模型。除了在电影中“牺牲”的那台之外,余下两台中已有一台被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价格高达99041美元超过拍卖行预估的50%。
有人将3D打印技术描述为“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实现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不过,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提醒,在个性化需求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消费时代,3D打印产业化显然会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对以3D打印机为主的新兴智能化革命,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做法,会使新兴成长产业发生衰退。
刘志彪分析了“过去的”五大不良做法:一是不立足于自用而是一开始就想出口;二是以高科技名义拼廉价劳动力;三是一哄而上,没有必要的准入门槛;四是补贴生产者而不是补贴消费者,刺激不了消费和使用市场的扩大;五是不基于对传统产业改造、不与其协调发展,而是单打独斗,孤军深入,“如果发展机制、政府导向与实际做法不改变,光伏等新兴产业曾出现的严重发展畸形症,将难免在3D打印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再现”。
刘志彪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政策,不能仅明确扶持的产业门类,更要鲜明地指出政府不鼓励发展什么,门槛在哪里,以及严格限制发展什么。为了避免走前一轮新兴产业发展中加工环节过度膨胀、无序竞争的老路,不仅要明确扶持设备研发和装备业,更要明确为一般性加工环节的制造企业制定进入门槛,“安上高压线,通上高压电”。
他痛陈我国光伏行业的教训:“除了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外,中国企业主要集中于太阳能产品的加工环节,大量购买资本密集的国外专用设备扩张产能,国外设备厂商赚走了行业景气阶段的主要利润。3D打印产业的发展,要坚持支持投资于产业链上的核心产品。如果全靠购买国外设备低端加工,将没有任何前途。”
他还强调要避免“制造”企业只会“造”不会“制”,“要致力于抢占新兴产业的研发等产业链的高端。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在战略上将3D打印机这一核心技术分类为信息技术、精密机械、材料科学等,针对其中的若干重点企业给予支持,鼓励其尽早占领产业技术创新高地。”
刘志彪十分担心3D打印产业在国内演变成政府的“形象工程”,各地“圈地规划”一哄而上。他认为,3D打印机的发展方向主要就是两个:一个就是高附加值的核心“打印机”装备类产品;另一个就是特种耗材类的新材料。从市场结构特征来看,现在正处于行业创新的活跃期,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能发展起来的企业也应该只有几家,“要避免各行政区域内政府竞相上马,过度竞争;建议重点在若干产业链环节支持几家团队实力强、研发基础扎实的企业,成为发展这个产业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