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理论将被实验证明正确与否,宇宙的神奇变化将在实验室里被模拟,自然的奥秘将被揭示,清洁聚变能源的生产将成为现实……这些人类梦想的实现通过激光聚变科学与应用的发展距离大家越来越近。
继美国、欧洲之后,中国也将成为激光聚变科学与应用研究的重要力量,2012年激光聚变科学与应用协同创新高峰论坛暨协同创新中心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共同签约,各方将集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深度合作、协同创新,共同致力于中国的激光聚变科学研究与应用,解决激光聚变科学和应用(IFSA)研究领域的相关基础科学以及尖端工程技术问题。
据介绍,科学家很早已通过实验发现了质量可转换成能量。但是,能量是否能逆转换成质量或粒子一直未能有直接的实验证明和发现。类似于此的众多物理理论急需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式加以证明,这也是中国科学家们此次协同创新的重要目标,也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他们将通过先进的试验装置、创新的试验方法去发现和探索极端条件下可能的新物态,检验物理学基本定律的极限。
在今后的协同创新研究中,中国科学家还科将使用激光试验装置在实验室模拟超新星、黑洞边界、恒星和巨大行星内核的环境,进行科学实验,这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界提供大量此前无法获取的数据。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将激光聚变从物理学理论变成工程现实。而现在,中国的科学家也将通过协同创新,聚焦于此,让激光聚变技术发展向实现可控聚变更近一步。
激光聚变科学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任命张杰担任第一届理事会主席、中心主任,钱列加担任第一届理事会秘书及中心执行主任,贺贤土担任第一届科学专家委员会主任、范滇元担任第一届科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邱爱慈担任第一届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潘垣担任第一届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档案:
一、张杰
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代表。
1982年、1985年在内蒙古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1998年先后在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所、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等科研单位长期从事科研工作。1999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年11月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曾获中科院先进工作者、中科院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