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院士及其科研成果系列报道四

OFweek激光网 中字

  2000年受聘该校教授以来,与吴洪才教授一起主持了985工程的重大项目“海量信息技术”,领导开展了信息的超高密度光存储、光通信用无源器件、低损耗有机光纤等的研究工作,建立了“陕西省信息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198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称院士)。

  2002年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2年被聘为陕西省第二届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

  现任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科协副主席、陕西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

  学术论著:

  1、一种V型固体激光腔的热动力图解分析

  采用图解分析方法分析一种常用于内腔倍频V型折叠固体激光腔在热透镜作用下的工作特性;得到谐振腔两臂中的光模参数bt,b2及束腰尺寸wt,w2随激光介质的焦距ft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这种谐振腔具有较宽的热稳定范围,而且在ft=l0处未出现无法运行的高损耗区;其热稳定范围及基模光斑尺寸可通过调整腔参数来改变,其关键参数为第一臂的长度l0+f,在选定腔镜的前提下,l0+f愈小,热稳定范围愈宽,同时wt愈小。在腔内插入一定厚度的布儒斯特片可以部分消除腔的像散。

  2、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激光棒热效应的解析研究

  为了解决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激光棒引起的热效应问题,基于热传导理论,建构了热传导方程新的本征函数解,得出了激光棒内温度场与热形变场的一般解析表达式。该表达式不仅解决了由于棒内热流线径向假设造成的温场计算误差问题,而且解决了使用数值分析方法带来的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光二极管的泵浦功率为20 W、泵浦光斑高斯半径为200 μm时,掺钕离子质量分数为0.5%的钒酸钇激光棒泵浦端面具有451.2 ℃的最高温升和3.42 μm的最大热形变量。对激光棒内等温线分布状态分析可以得出,其热流线为非径向分布。与棒内热流线径向假设计算结果对比,激光棒的最高温升值减小了30%。所得结果可以用于激光谐振腔的设计,为减小激光系统的热效应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3、激光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的ZnO薄膜的发光特性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光激发强度下激光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的ZnO薄膜样品的发光性能,发现YAG脉冲激光激发,强度超过一定值时会在长波方向上出现一个新的发光峰,此峰可能起源于电子-空穴的复合。室温下氙灯激发的光谱中可以看到峰值位于381 nm的近带边紫外发射峰和位于450 nm的强的蓝绿带发射,根据光致发光激发光谱的特征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蓝光发射模型。对比YAG脉冲激光激发和氙灯激发得到的实验光谱,我们认为不同的光谱特征和样品发光的激发机制有关,紫外峰发射需激发强度超过一定值才能观察到,而蓝带发射则在一定的激发强度下迅速饱和。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