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不同于反卫星试验之后的报道,但对中国导弹防御试验的文字描述却与中国核试验报道有相似之处。中国专家以大致相同的措辞,强调这只是对外界压力和刺激的回应。在提到导弹防御试验的作用时,中国倾向于使用“回应”或“被动”的字眼。在描述北京进行的两次导弹防御试验时,中国官方和非官方消息均称试验是和平的,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第三方,这是中国一贯的立场和态度。一些中国分析家把这两次试验与中国战略态势联系在一起,称中国承诺不首先核武器,因此“应该”拥有导弹防御能力。
第四,受反卫星试验的舆论影响,反卫星的后续行动和下一步措施的性质尚不明确。不过,中国进行导弹防御试验后,战略家们纷纷提及了这件事,科学家们则致力于迅速发展的相关技术。他们讨论部署时间表的细节、下个阶段如何将预警卫星涵盖进去,以及相比美国“爱国者”系统,中国导弹防御技术的先进性。甚至有人认为,这种导弹防御系统能使中国更早加入削减核武的谈判,通过减少对手所实施的“战略束缚”来增强安全感。所以,中国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使自身获得了影响力。
除学者和战略家外,自2010年进行导弹防御试验以来,中国科学家也在从事类似的活动。目前,中国的《空军雷达学院学报》已经发表了有关天基预警系统、天基激光探测和导弹摧毁、光电攻击与防御以及有关天基导弹防御的计算机模拟的相关文献。第二炮兵部队也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性文章,涉及到弹道导弹攻击和防御技术研究。其中,有大量分析性文章表示支持发展相关技术和对策,包括发展动能拦截器和高能激光武器,以及考虑打造地区性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这些战略、技术刊物虽然未必能够代表中国官方的具体计划,但是却可以表明北京正在努力发展先进的武器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献大多是在中国2010年导弹防御试验后发表的,因而表明这是中国的一项长期追求,北京很可能会在未来推出新的反导系统,并进行相应的试验。
激光武器并不完美仍有缺点
激光作为武器,有很多独特的优点。首先,它可以用光速飞行,每秒30万公里,任何武器都没有这样高的速度。它一旦瞄准,就可以立刻击中目标,用不着考虑提前量。另外,它可以在极小的面积上、在极短的时间里集中超过核武器100万倍的能量,还能很灵活地改变方向,没有任何放射性污染。同时,激光武器反应时间短,可拦击突然发现的低空目标。用激光拦击多目标时,能迅速变换射击对象,灵活地对付多个目标。
激光武器的缺点是不能全天候作战,受限于大雾、大雪、大雨,且激光发射系统属精密光学系统,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有待考验。同时,由于激光的技术并不成熟,无法轻易制造出大功率的激光器,而且激光耗能极大,需要复杂庞大的供电机构,使得激光武器不能大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