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北京工业大学拥有海聚人才最多的单位
入选“海聚工程”的青年教授,通过向自己国外的导师推荐“海聚工程”,吸引来同行业的世界顶级权威加盟;在国外担任多年博导的知名教授,通过“海聚工程”帮助自己的学生回国发展……
海聚工程的集聚效应和影响力如今在更大范围内日益显现,北京工业大学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从2009年第一批申报7人无一入选,到现在北工大已经拥有45名“海聚工程”高层次人才,成为拥有海聚人才最多的单位。这些高层次人才带来了国外最先进的科研和教学经验,为首都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年间,北京工业大学的“海聚工程”专家累计发表三大检索收录水平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激光工程研究院王璞教授及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碳化硅外延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等先进科研成果;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汪夏燕教授首次提出运用流体动力色谱法获得DNA在二维受限的微纳毛细管通道内的运动数据,为“芯片实验室”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北工大“海聚工程”专家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10项,课题(项目)到校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近90人。
北工大已经形成了准备阶段“学科引领,确定需求,结合需求,拟定计划”,实施阶段“借助媒介,发布信息,前期洽商,合理甄别,依托项目,择优推荐”,后期管理阶段“签好合同,明确权责,部门配合,综合服务,严格考核,确保质量”的海聚人才吸引和服务工作模式。
校领导表示,未来三年北工大还将继续引进20至30名海聚人才,力争在“十二五”后期,“海聚工程”入选者总量达到60至80人。通过进一步整合工作、资源平台,充分发挥“海聚工程”人才队伍的群体优势,促进新型交叉学科的发展,同时力争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申报与建设工作上有所突破,形成“环境引人、待遇引人、事业引人”的人才引进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