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遭遇历史上第一次激光技术领域高端人才“东流”

OFweek激光网 中字

  一个国家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是决定人才流向的重要因素。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一直是全球人才争夺战中的大赢家,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一流的大脑”都对“美国梦”趋之若鹜,而美国也正是仰仗源源不断的外籍移民,攻克核计划、登月计划,建起硅谷……成就其超级大国地位。同时,最早提出激光的,也是德裔犹太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Альберт Ейнштейн)。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裔犹太人,因为“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创立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是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集大成者和奠基人,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原籍德国)。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这一理论是说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跃迁)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能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经济放缓的西方遭遇历史上第一次人才逆流时,富有生机、充满机遇的新兴国家迎来了“人才的春天”。这是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化过程中人才自由选择和流动的结果,甚至可以说一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规律一般自然而然。

  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发展了,中产阶层壮大了,出行和教育的需求都会提升,中国正成为教育消费大国、旅游消费大国;中国为了保持发展后劲,正加紧对对科研和教育的不断投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中国要打造经济“升级版”,就需要借助外脑外力,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果说经济前景是吸引人才流入的首发因素,学术科研环境则是能否留住人才并持续引进人才的关键因素。随着越来越多外国激光学者加入中国高校的光学教研队伍,能否带来一股锐气,产生“鲶鱼效应”推动中国激光光学学术科研机制的改革,值得期待。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