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主要的趋势就在于这些系统做的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应用,比如说GE航空,会在航空领域使用我们的3D打印,以前都是焊接的,但是我们会用3D打印的方式重新设计,把它加入到制造过程当中来,它是新的引擎机,我们现在坐的飞机上也会使用3D打印的部件。还有做外科手术的人,所有的这些了不起的设计,非常激动人心的设计,很多优秀的设计师正在推动这个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所以,我们在未来也可以看到有3D打印出来的服装。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导致我们在过去这几年看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CHUA Chee Kai:我想感谢奥巴马总统,因为他做的工作,所以说我获得了三千万或者说一亿多的人民币来造这个3D打印中心,在过去两年中,可以看到新加坡的各个部门都在询问我们什么是3D打印。所以说,现在我们要拿出这个提议,然后获得更多资金的资助,所以说NTO也就是我们南洋理工将会进行更多的能力建设。
在媒体方面我也同意您的看法,现在有很多的媒体报道,我在上个月的时候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这个月我又要接受另外一个媒体的采访,所以说我可以在国家级的新闻报道上出现,可以看到大家对此的报道非常多,而且几乎每周都会我行业访问者来到南洋理工大学参观我们的设备。同时,世界上做石油行业的人也来访问我们的设备,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新加坡虽然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但是却吸引了这么多人的注意。
史玉升:不光是世界这么热,从奥巴马讲话以后,新加坡热、英国热、美国热,中国更热。现在我们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到具体的工厂,都是很热。国家现在各种专项,863等等,都给予了经费的资助。地方上,原来没有研究基础的地方也想搞,甚至有些县、有些镇都想搞这个技术,当然,热过了头也不行。我认为在中国应用层面,像杭州先临三维这样的应用这个技术,照相馆、文化创意都可以做,但是真正要做3D打印技术的材料和机器,还是要有一定的基础来做,我建议不要一哄而上。特别是工业级的3D打印是很烧钱的,没有能力的地方如果也上这个技术,我也是不提倡的。
另外一个,新闻媒体报道的话,报道对这种技术的促进是很有用的,但是有些报道有点失真,任何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刚才说了,3D打印技术从目前来看,不能代替减材制造技术,也不能代替增材制造技术,它的路还很长。我看有些媒体说3D打印技术出来是颠覆性的,传统制造技术不要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罗军:下面我想请问Wohlers先生,从你研究的角度来看,现在中国和美国在3D打印机这个行业存在多大的差距,一个是技术本身存在多大的持久?第二,在产业化发展方面,中美现在存在什么样的差距?
Terry Wohlers:所以你指的是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吗?我觉得这两个国家首先有很多相似点,有很多学术和工业方面的研究都是在并行进行的,特别是在生物化医疗方面的应用。我觉得西方总的来说主要是美国、欧洲,还有中欧以及其他的欧洲国家,他们已经更快地采用了这个技术来进行工业化的应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两个国家的区别主要是在理解什么是可能的上面,不仅仅是在原形方面,因为我觉得很多中国公司都理解如何利用这个技术进行建模和做模型。
但是在另外一个前沿,就是在生产上,也就是按照实际的方式去做,不是说只按个按纽什么东西就出来了,不是那么光鲜,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里要有很多的准备工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我之后会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我觉得关键是这种技术会适用于哪些技术,如果你用错了地方,媒体或者是其他人会来指责,也许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适用错误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要把它放在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零部件上,通过这样的一个设备,或者是电话、或者是家用的产品,比如说用塑料做的注塑的那种,这些都是大批量生产的,很多都是在中国生产的。所以说,如果你想把这样的技术应用于大批量生产的话,那么你肯定会失败的,因为这个领域在可见的未来里面,这个产品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为什么我们不把它放在航空或者是医疗呢?就是因为这个里面的批量生产的量要小的话,价值就更高,所以说我觉得这是在3D打印机生产当中应该正视的领域。
还有成本的问题,因为我们从使用这样的材料和机器,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平衡的分析,比如说这个小的部件你觉得平衡的一个成本是什么,就是用新的方法和老的方法,平衡的成本在哪里?比如说这是100毫米,我们做几千个、几万个,如果我们把这个工艺的成本加速一倍,或者减一半,我们可能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说我要讲的意思就是说你必须要看它的成本效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一下这种技术是不是适合这个领域,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和欧洲在做的这个方面,不是广泛的这么说,而且其他的地方也是在不断地学习,有很多美国的公司等等,他们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适合某一个领域,但是我能够说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或者是机构在美国或者是中国,他们必须要了解哪些地方适用,这种技术的缺陷在哪里,我们需要做表面的光滑和热处理,这种下游的运行都需要用来保证质量的要求。所以,这些东西都不简单,我们很容易只是简单的说把它打印出来,或者在论坛上来谈论,好像很简单,实际上要把它做成高质量的零部件是需要花很多心思和功夫的,所以我觉得这是在西方和中国之间在理解上的一个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