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华明带领的团队早在2000年就开始技术攻关,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突破了钛合金等高性能金属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关键技术及关键成套工艺装备技术,使我国跻身于国际上少数几个全面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行列,并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及在飞机上装机应用技术的国家。
据王华明介绍,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的使用,使以前用两三年才能做好的复杂的大型零件,现在两三个月时间就能完成,而且只需两三个人在实验室里操作,还不会造成材料浪费。“而随着技术的完善,今年已经在飞机上使用的钛合金及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关键整体构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构件。”
王华明告诉记者,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是3D打印的最高形态。激光成形技术的使用,大规模节约了成本和时间。特别是钛合金这种很难加工的金属构件,利用激光成形技术能够直接生成一个很精致的毛坯,再进行少量加工,就可以直接在飞机上使用。
在王华明看来,激光快速成形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打印出来开裂不开裂,能不能成形,质量能否达标,性能怎么样,都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王华明说道,“更重要的是标准。进入生产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就需要建立。这将使未来的大型构件制造更加简单。”
王继扬:开辟激光自倍频晶体与器件应用的商品化领域
王继扬,男,1946年7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晶体材料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继扬教授及其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专项支持下,在蒋民华院士学术思想指导下,坚持复合功能晶体研究,与中科院理化所许祖彦院士课题组合作,突破传统思想,发现硼酸钙氧盐类晶体的最大有效非线性系数在非主平面方向。他通过对多种硼酸钙氧盐晶体生长和激光特性的筛选研究,发现硼酸钙氧钇钕晶体综合性能优良,具有实用化前景,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了激光自倍频晶体元件和激光自倍频绿光器件模组的商品化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多种产品,并已获得广泛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激光自倍频晶体及其器件的商品化,开辟了激光自倍频晶体与器件应用的商品化领域,创造了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小功率绿光全固态激光器新品种,发展了激光自倍频功能复合模型,丰富了功能晶体学科,是复合功能晶体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自1978年以来,主要从事功能晶体的生长、表征和应用等方面研究工作。1994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2002年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各一项;199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工作者,获“金牛奖”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编撰和参编了《英汉晶体学词汇》、《探索新晶体》、《晶体形貌学》、《功能材料学概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