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任务的广大参研参试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和新年的祝福。
习近平指出,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
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其实在“嫦娥三号”及“玉兔号”上很多的仪器设备都是中国自主开发,这些仪器设备也保障了“嫦娥三号”的首次软着陆,例如激光点阵器、激光测距及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等。
激光点阵器照亮“嫦娥三号”前行之路
据悉,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所研制的激光点阵器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巡视器中,为巡视器“照亮前方”,助巡视器月面稳步自由行。
据介绍,激光点阵器位于嫦娥三号巡视器“腹部”,“身材”娇小的它还没有电视机顶盒大,但作用却不容小视——它利用激光在月球表面打出规定图样的光斑方阵,“搭档”的避障相机对光斑质量、强度进行采集和计算,计算的结果则成为巡视器前行的判断依据。如果把避障相机比作巡视器的“眼睛”,那么激光点阵器就是在一片漆黑中保证眼睛看清方向的明灯,直接决定巡视器能否走稳在月球上的每一步路。
“激光点阵器是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首台空间激光产品,也是我国首台在地外星球上使用的激光类产品。”该所空间激光探测专业总工程师郑永超表示,“38万公里外有我们的产品,不仅是研究所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这台激光点阵器是中国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完全实现了国产化。”
激光技术掌控“黑色720秒”
25日起,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着陆器和巡视器相继进入月夜休眠,忙碌已久的航天人终于可以暂时松口气。
“黑色720秒”,是指“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从15公里高度降至月球表面的这12分钟。之所以称之为“黑色”,是因为足够惊心动魄:重达3780公斤的嫦娥“三姑娘”,要完全依靠自主控制,完成降低高度、测距、测速、选择着陆点、自由落体着陆等一系列动作。而在这期间,地面人工干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720秒内,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激光测距敏感器和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三姑娘”的“眼睛”,又是其成功落月的最大“功臣”。
激光测距敏感器主要作用是在嫦娥飞入月球表面15公里轨道以后,全程监测“三姑娘”与月面的距离,并“兼职”算出其落月的速度,从而不断完成动力下降阶段对嫦娥“三姑娘”着陆姿态的控制,辅助其向着陆区降落。该仪器在嫦娥落月的过程中,每一秒就发射两次激光,以此获取精度在0.2米的月距高度。虽然操作原理一目了然、简单易懂,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还是碰到了不小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