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市场导向,真抓实干,深化改革,创新湖北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效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以湖北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办法》,被誉为“湖北黄金十条”,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湖北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激光作为湖北的特色产业也将在这新一轮的政策中获益,接下来OFweek激光网简单列举2013年湖北激光产业的相关进展:
一、2013年湖北激光领域新进展与新突破
1、10亿基金开建全国最大激光产业基地
武汉中国光谷将开建全国最大激光产业基地,并设立总额10亿元的激光产业基金,将激光产业打造成新的千亿产业。
该项协议由湖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团结高新控股有限公司、武汉楚天激光、凌云光电、武汉高科和新特光电公司共同签订。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这笔基金将面向海内外,首期基金规模为5亿元,将专门用于为东湖高新区聚纳激光领域的高端人才。东湖高新区人才办主任曾玉梅介绍,对于激光等高新区重点发展产业,凡是能引领光谷产业发展、带来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世界一流团队,都可择优获得资金支持,最高可达1亿元。
与此同时,光谷还将建设一个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激光主题产业园。据悉,产业园位于光谷东部的左岭新城,一期工程预计5年完成。建成后,将可容纳800余家激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直接带动就业超过5万人,带动相关产业生产总值500亿元左右,“最可能成为光谷下一个千亿产业”。
2、国内首台万瓦级光纤激光器问世
2013年,中国首台万瓦光纤激光器问世,标志着中国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研制领域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此项尖端技术的国家。而成功研发这款万瓦光纤激光器的企业,正是由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参股的锐科激光。锐科激光是目前中国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研发和生产企业。
这台能发出1万瓦激光束的国产光纤激光器,大小仅两台冰柜大。激光器内安装有10组将电能转变为光能的光纤激光器模块,每组模块发出的1.1千瓦激光经光纤合束后从一根光纤输出,功率就能达到1万瓦。在工业加工领域,万瓦级光纤激光器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制造、大型3D打印等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
锐科激光总工程师闫大鹏介绍,我国高功率光纤激光器长期依赖美国进口,一年达数千台。而国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研发成功,将有利于突破国外在此领域的技术垄断与封锁,对我国工业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据了解,这项技术已纳入明年的国家“863计划”。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国产万瓦光纤激光器进一步完善后,有望在工业生产中大展身手。
3、地物探测多光谱激光雷达
2013年度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322项科技成果(人)被授予2013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有突出贡献奖1人,自然科学奖29项,技术发明奖30项,科技进步奖226项,成果推广奖15项,中小企业创新奖21家。
武汉大学龚威教授等完成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地物探测多光谱激光雷达” 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台地物探测多光谱激光雷达系统,该雷达能在保持三维高空间分辨的情况下,通过面向探测目标的不同多波长激光组合,获取大气、水体、植被等目标的多波段信息,还可在气象、林业、地质、水利、资源探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4、全国首创磁悬浮激光器
通过磁悬浮技术令主轴承悬空后,飞速运转的激光器实现零摩擦,使用寿命大为延长,甚至不需要保养。
作为一家生产高功率轴快流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厂商,科威晶一直有个困扰,那就是如何减少主轴承的摩擦。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原理,是通过高电压,将二氧化碳等混合气体打出激光束。这一过程,全靠涡轮风机系统降温。由于旋转速度太快,风机的主轴承摩擦力过大,使用寿命不足1万小时。更换一根轴承的成本,动辄上十万元。
通过不断研发与实验,科威晶想到了彻底避免摩擦的办法——磁悬浮。公司总经理王又青指着最新的CQ4000二氧化碳激光器说,有了这项技术,该激光器几乎不需要保养。尽管每台100万元的售价比上代产品高出约15%,但省去维护成本后,总开销仍大为降低。据悉,这台全国首创的磁悬浮激光器已投产。
5、湖北3D打印产业联盟成立
湖北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光谷未来科技城成立。
这是湖北首个3D产业联盟,现有成员单位20家,包括打印设备制造的滨湖机电、云工厂运营的金运激光、3D服装应用的微思科技、3D打印材料的华烁科技、3D互联网社区的睿捷信息。
华中科技大学3D打印领域专家、联盟理事长史玉升说,通过联盟组织,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充分整合湖北在3D打印技术方面的优势资源,发展包括材料、软件、装备和服务于一体的3D打印制造产业链,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