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激光武器发展坎坷
1978年5月,美海军舰载激光方面的专家利用40万瓦的氟化氘化学激光器,在皮卡斯特拉诺试验场成功的摧毁了4枚低空亚音速横向飞行的陆军“陶”式反坦克导弹,从而证明了激光拦截高速运动小型目标的技术可行性和战术优势。但此后美国激光武器始终没有研制出一套实用的系统。
2011年4月20日,美国防部负责采办与技术的副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发言时称:“定向能是一种总是差五年就成功的技术。”事实上,近期海军激光研究取得的进展使人们再次相信,实用化激光武器将很快实现。2011年4月6日,美海军利用安装在驱逐舰上的海上激光演示系统成功摧毁了一艘小船,尽管此次试验非常重要,但是这并不代表激光武器已经准备好交付舰队,而是更侧重於对光束控制而非对激光器功率的测试。此外,使1艘小船失效和拦截1枚反舰导弹是完全不同的,真正实用的激光武器还非常遥远。
舰载激光武器有特殊要求
与常规武器相比,激光所具有的光速传播、方向性好、相干性好等特点,从而具有快速、精确、不受电磁干扰、效费比高等独特性能。不过激光武器系统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对海军而言,海上大气条件、交战目标、平台适应性等,都是舰载激光武器必须考虑的因素。
海面上大气比较潮湿,直接影响光束的传输效果。1989年2月,美海军利用该激光器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高能激光击落模拟超声速低空反舰导弹的试验,验证了激光武器在针对横向飞行目标的作战有效性。但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固体激光器和自由电子激光器技术的兴起,化学激光器的优势不复存在。海军最终放弃化学激光器,因为这类激光器的波长“在海上无法传播较远距离”。
作战目标类型也是舰载激光武器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舰载激光武器的潜在目标包括:光电探测器、小型舰艇、装甲车辆、火炮、直升机、无人机、有人驾驶飞机、反舰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等。对付不同的目标需要的激光功率水平也不同,对付无人机只需要几十至几百千瓦,而用於弹道导弹防御,功率至少要达到兆瓦级。
交战模式也直接影响激光武器的打击效能。激光束在瞄准迎头来袭目标时,激光束将使其穿过的空气温度迅速升高,反过来会使光束无法聚焦,最终使激光器无法摧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