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激光技术揭开成烃生物的神秘面纱
由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研发的一系列成烃生物分析评价新技术,揭开了成烃生物的神秘面纱,连细菌等纳米级超微成烃生物也无处遁形。据悉,其研发的成烃生物原位激光微热裂解单体烃碳同位素在线分析系统,首次实现化合物在线碳同位素分析。
一直以来,国内外针对烃源岩成烃生物分析的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有机岩石学只能对形态保存较好、颗粒较大的组分进行识别,对几百万年、上亿年演化后有机质形态保存差及超显微组分的识别很困难;地球化学分析法只能对烃源岩样品作整体分析,对单一成烃生物个体则“望洋兴叹”。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研究中心主任腾格尔说:“烃源岩中如何识别成烃生物尤其是微体-超微体仍属世界级难题。”
项目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主要针对和围绕上述成烃生物分析和评价技术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开展攻关。
http://laser.ofweek.com/2014-09/ART-8140-2400-28880277.html
6、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团队让中国导弹千里点穴
这可能是未来战争中的一个场景:交战双方正在激战,突然,空天导航卫星被摧毁,信号随之中断。但战场并没有沉寂,部分高新武器依然按照计划击中既定目标。
这种精确打击技术的背后,离不开自主导航系统一个叫做“激光陀螺”的核心器件。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技术创新团队为此已经奋战了43年,他们使我国的激光陀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军“能打仗、打胜仗”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美国人于1960年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后,马上开始激光陀螺的研制。上世纪70年代末期,相关技术在战术飞机和战术导弹上试验成功,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一轮激光陀螺的研制热潮。
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敏锐地捕捉到了激光陀螺巨大的潜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971年,在他的指导下,国防科技大学成立激光教研室,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路。
http://laser.ofweek.com/2014-09/ART-240002-8120-28874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