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制造业正经历转型期,对于激光产业而言充满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发展智能制造,其中“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是两大重要战略规划。智能制造推动中国激光加工产业发展,在未来智能制造领域,激光设备将成为关键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000多家激光企业,5个国家级激光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研究机构;有21个省、市生产和销售激光产品,常年有定型产品生产和销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单位有200多家。国内激光行业已形成激光晶体、关键元器件、配套件、激光器、激光系统、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环节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工业激光总产值达到260亿元,比2014年的183亿元增长了20.37%。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来袭,“中国制造”将真正进入黄金时期,“智能制造”正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国内制造业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极大的促进激光产业的发展。而在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激光制造也进行了重点布局。规划强调要积极开展超快脉冲、超大功率激光制造等理论研究,突破激光制造关键技术,研发高可靠长寿命激光器核心功能部件、国产先进激光器以及高端激光制造工艺装备,开发先进激光制造应用技术和装备。除此之外,增材制造及激光显示等也在国家相关专项规划中重点布局,为我国激光产业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同时也指出了问题。国内激光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依然充满挑战!
2010---2015年中国工业激光总产值(单位:亿元)
2016年伊始,国内外激光企业整合调整不断。随着美国相干公司收购罗芬激光、MKS仪器收购Newport、NKT Photonics收购Fianium、IPG Photonics收购Menara Networks、大族激光收购Aritex等,全球激光产业格局也将发生重大改变。行业巨头们正积极调整布局,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激光产业也将面临新一轮市场“大考”。
中国科学院姚建铨院士
为此,中国科学院姚建铨院士将在2016年9月7日举办的“OFweek2016(第十一届)中国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上发表《激光产业发展趋势及现状》主题演讲,详尽分析目前国内激光产业发展情况,解读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国内激光产业向前发展提出专业建议!详情关注:http://www.ofweek.com/seminar/2016/laser_shenzhen/
专家简介:
现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名誉院长、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所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198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及加州大学作访问学者。曾应邀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及英、法、德、香港、台湾等地讲学及合作研究。多年从事激光与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的研究,完成“七o五”、“八o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项目等数十项科研任务。提出并发展了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计算的理论及方法,被国际学学术界称为“姚技术”、“姚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计算--类高斯分布理论--准连续高功率倍频激光器--准连续激光调谐系统的技术体系。在激光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领域取得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近10年来在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和周期极化晶体--准相位匹配技术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正在开展太赫兹波辐射的研究,承担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已培养出16名博士后、112名博士生及130名硕士生。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教委及天津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特等奖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30余篇,论文曾被多国学者引用百余次。兼任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兼任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现任天津市科协副主席、天津市专家协会会长、天津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等。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天津市特等劳模”,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