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寿桓
1937年4月3日出生于四川,男,汉族,四川成都市人,激光与光电子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94年8月-1996年12月美国纽约市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4年起从事固体激光工程及应用研究,在高平均功率高光束质量激光、全固态激光、非线性频率变换等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重要成果。70年代初提出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DPSSL)的技术设想,在我国最早开展DPSSL的研究。全部国产元件DPSSL绿光输出率先突破100瓦,打破国外禁运;高重频倍频DPSSL、Q开关单纵模DPSSL突破环境关、工程实用化研究取得突破。国内最先将非稳腔用于Nd:YAG激光器,开拓非稳腔、VRM腔、VWRM腔激光器,设计定型并发展成高可靠、高功率、高光束质量激光器产品。与国内单位合作,率先实现230-1390 nm的可调谐激光输出,成功研制跑道视程激光探测仪、气象激光雷达、激光水下探测试验系统等。2013年国内首次突破万瓦级高亮度激光关键技术,实现输出平均功率P=13 kW,光束质量b=1.7,连续工作时间大于100s。2005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新概念掺杂纳米晶激光,2012年观察到激光输出。
1983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1998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国家及省部级一、二、三等奖21次,1992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主编“现代激光技术及应用丛书”一套,编著“高平均功率高光束质量全固态激光器”一本,获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
李天初
1945年11月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男,汉族,安徽省金寨人。中共党员。1970年清华大学毕业,1981年和1991年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历任中国计量院助研、副研、研究员。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时间频率、光干涉和光纤光电子计量研究。上世纪80、90年提出和研究准相干光干涉光纤传感,干涉逼近测量液体折射率,牛顿环测量光学表面反射相移等新原理新技术;研究空气折射率干涉仪设计原理,光干涉测量长度的相对不确定度极限等;规划并主持研制系列光纤基本参数测量标准装置。1997年以来主持研制系列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基准钟,复现秒定义,2014年NIM5喷泉钟通过国际评审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2015年起为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地面时间提供计量溯源;规划指导研制飞秒光学频率梳,建立微波和光学频率的相干联系;指导研制伺服锁定光纤链路高保真传输微波频率;规划指导研制锶原子光晶格钟,2015年参与国际锶原子推荐频率赋值;指导研制NIM-AGRb-1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成功参加2017年国际绝对重力比对;指导潮汐重力频率偏移的研究;规划和参加重力频率偏移来源于频率源,还是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实验研究等。
发表主要杂志论文60余篇。1995、2002、2006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一、二、三等“国家科技进步奖”各一次,2016年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姜会林
1945年7月10日出生,男,汉族,辽宁省辽中县人,应用光学专家。中共党员。1969年本科毕业于长春光机学院,1987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曾任长春理工大学校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央军委科技委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长春光机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应用光学技术研究,曾主持国家863重点、995高新工程专项、973重大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36项。在光学设计理论方面,提出了衍生二级光谱理论,王大珩院士评价为“中国光学设计近年来四项主要进展之一”。提出了光学系统技术经济公差理论,论文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收入“里程碑丛书”,成果于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光电动态测试方面,研制成功火控动态性能测试系统,测试指标优于美国“试验操作规程”要求,成果入选了国军标,并在武器装备中有重要应用。
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空间激光通信方面,研制成功两代机载光端机和“一对多”同时激光通信装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强干扰下高速率双动态激光通信,其中飞机间高速率激光通信距离高于国外报道的最好水平,201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刘泽金
山东省无棣县人,生于1963年10月21日,激光技术专家。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激光专业,1997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用光学博士学位。现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央军委科技委某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强激光工程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强激光系统和技术研究,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攻关、从演示验证研究到系统研制,全过程主持过我国某强激光系统的研究,为我国强激光工程发展做出了系统性、开拓性的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发明专利授权1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