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激光脉冲揭开超快退磁“面纱”,有望开发高速数据存储设备

OFweek激光网 中字

新材料的利用,往往能够达成让信息处理更高效的目的——例如,通过超快自旋电子设备,我们能以更少的能量输入存储数据。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科学界还未完全弄清楚超快退磁的微观机制。

通常情况下,研究消磁/退磁过程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向样品发送一个超短激光脉冲,从而加热它,然后分析系统在之后的第一皮秒内如何演变。

而来自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HZB)的一组研究人员,则使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方法。在光谱采集过程中,他们将样品保持在一定的温度——钆(Gd)的温度从-120℃到450℃,而镍(Ni)和铁镍(FeNi)的实验温度要高得多(1000℃)。这使他们能够量化每个温度下声子对超快退磁的影响,其中晶格、电子和自旋子系统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

超短激光脉冲揭开超快退磁“面纱”,有望开发高速数据存储设备

图源: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HZB)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Régis Decker博士解释称:“通过将系统置于一定温度下,我们在超短激光脉冲后的给定时间捕获当时的晶格条件,并对此进行精准测量。”

钆检查

元素钆(Gadolinium)有4f和5d的电子轨道,这两个轨道都有助于增强它的铁磁性。温度越高,晶体样品振动得越多——正如物理学家所言:声子的分布越多,由于电子与声子从晶格中散射而发生自旋翻转的可能性就越大。

散射率的区分

利用非弹性X射线散射(RIXS)方法,物理学家不仅能够确定在给定温度下声子的数量,而且还能区分声子与4f-和5d-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严格的x射线光谱对称选择规则,该评估成功地区分了4f和5d电子的散射率。

5d电子与声子相互作用

数据表明,局域4f电子与声子之间几乎没有散射,但散射过程大多发生在5d电子与声子之间,因此只发生自旋翻转。

研究人员们表示,上述方法证明,超快退磁的主要触发因素之一——电子-声子散射,通常只适用于5d电子,而4f电子散射对声子布居率没有影响。有趣的是,它还显示了存在一个温度阈值,这取决于材料,低于这个阈值就不会发生这种机制。正如理论预测的那样,这表明在较低温度下存在另一种微观机制。

超短激光脉冲揭开超快退磁“面纱”,有望开发高速数据存储设备

图1:温度依赖性的4f衰减特征。

超短激光脉冲揭开超快退磁“面纱”,有望开发高速数据存储设备

图2:温度依赖性的5d衰减光谱特征。

研究人员们分别给出了钆的局域4f电子和流动5d电子的温度依赖性el-ph散射率。他们根据静态X射线发射光谱的特征,随温度的变化而推导出速率。该实验方法建立在核-孔时钟(core-hole)方法之上,其中核-孔寿命作为参考来确定发生在X过程中间状态的散射等事件的时间尺度。

他们发现:一方面,与4f电子衰变相关的特征与温度无关;另一方面,与5d电子衰变相关的发射峰强度降低。

研究人员们将这些观测结果解释为4f电子没有el-ph散射,而5d电子的el-ph散射率随温度而增强。

上述测量也表明存在一个阈值温度的el-ph 5d电子散射。我们将这个阈值与5d交换能量联系起来,必须克服这个阈值才能触发el-ph散射,低于这个阈值则会失效。

上述对钆的研究是在镍、铁镍合金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一系列微观实验,相关研究结果对开发超高速数据存储设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带来更高效的信息处理。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