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黑电与显示行业正在迎来由激光电视、智能微投等新产品与技术带来的生态变革。
2015年-2020年,我国激光电视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13.8%。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国内激光电视的销售额为46亿元,销售量为21万台,并预期到2025年,家用激光电视的规模可达到84亿元。
除了激光电视渐入渗透期,激光投影市场也在悄然间完成爆发,2020年消费级投影销量300万台,2017-2020 年销量复合增速达 32%。IDC预计2025年家用投影市场出货量约为940万台,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
此外,激光投影更具想象空间的市场,还在城市景观亮化项目、主题场馆展示、大型文艺演出等场景。
激光显示市场规模的扩大,与产品具有显示效果好、发光效率高等优点,以及市场规模化、技术走向成熟带来的成本与价格降低等因素有关,其背后是国内激光显示技术及上下游的突飞猛进。
伴随着2015年我国半导体激光器的整体成熟,以及激光产业整体从生产工艺、技术、原材料、装备和技术标准的逐渐配套成熟,彼时有深厚技术积淀的高校科研团队,也在思考乘市场东风,将已有成果转化落地。
中科极光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公司总工程师毕勇博士介绍,中科极光也是国际少数、国内唯一一家掌握了三基色真激光显示系统关键技术的企业。
在2017年,中科极光便正式对外宣布,以中国工程院许祖彦院士为首席科学家、毕勇博士为项目负责人的科研团队,攻克了全自主三色激光显示技术,将显示效果一举拉升至BT.2020的标准,达到国际领先。
中科极光创始团队核心之一的毕勇博士科研工作出身,创业至今身上仍保留着院校经历的显著特质。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作为领导平时更像是师长,对团队年轻人才也多施用循循善诱的培养方式。
在采访的过程中,毕勇博士多次纠正了记者的引导和提问,讲话语气不疾不徐,东北口音的加持也让他多了一份亲切与热情。比如在可以通过事后查证的技术细节部分,毕博士坚持要在后面的谈话中补充进来,换一种更合适的阐述方式帮助理解;而在有必要露出一点锋芒,去讲一些惯常的商业故事时,毕博士又会“退回一步”,把自己和公司摆在一个普通参与者的位置。
“其实行业的突破并不是单看个别企业为行业带来了什么,是要全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来努力的。”毕勇谦虚地讲道。“过去中国激光产业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应用方面受到了全球认可,中国也成为了激光显示国际标准的召集国,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不多见的。”
在2019年,中科极光即完成了1.35亿规模的D+轮融资,2021年3月公司又新获中科创星、国科嘉和、沃衍资本以及长兴资本的联合战略投资。在何时上市的问题上,毕勇表示,公司目前在专利转化率、研发投入、科研团队规模等等,与科创板的申报要求是非常贴合的,不过,“完成股改、上市辅导及申报的过程,客观还需要一点时间”。
“真激光”技术优势与路径明确
激光作为定向发光光源,在亮度、光效、寿命、体积均优于灯泡和 LED等常用光源,目前激光显示也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BT.2020超高清国际电视标准的显示技术方案。
据了解,BT.2020标准是在2012年下半年,由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颁布的面向新一代超高清UHD(Ultra-high definition)视频制作与显示系统的标准,重新定义了电视广播与消费电子领域关于超高清视频显示的各项参数指标。
中科极光日前发布的“真激光”技术,便是在以上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从显示效果上来说,“真激光”需要——也能够满足五大特性。以色域为例,光谱带宽窄等特性色深可达到10bit,具有10.7亿种颜色的色彩表现力,更高的色深能够增加画面在三维意义上的解析度,带来更平滑的色彩过渡表现;在亮度方面,中科极光的激光投影产品在2020年实现过88000流明工程投影机的量产,并应用于多地城市景观亮化项目。此外,真激光还具有长寿命、低能耗、高可靠性等优势。
真激光显示方案使用独立红绿蓝三色激光器,在亮度和色域等显示效果方面的前景较为明确,行业普遍要解决的难题还有:三色激光强相干性易产生散斑,需要光纤耦合、屏幕震动器等手段处理,同时还需要解决激光器散热问题……由此,器材以及附加的高成本进一步限制了三基色方案的市场规模。
中科极光总工程师毕勇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中科极光的技术和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受益于2015年半导体激光器的成熟。“半导体激光器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显示光波长以制造红绿激光,不仅体积更小、效率更高、更易于批量化生产,更重要的是成本也可以更低,初显产业化前景。”
核心器件成本之外的问题上,中科极光团队已有40多年的研发和突破历程。据介绍,公司自研技术主要包括攻克了小型化高性能三基色LD激光模组、散斑消除、光纤耦合、动态平衡颜色管理、高效能热管理、匀场照明、高效率控制驱动、高精度分时调制等关键技术,解决了三色激光产品体积大、高热流密度工作情况下的有效热管理、以及激光散斑等难题。
毕勇认为,在实现激光显示的多种方案中,不同技术路线带来的显示效果,对于消费者来讲,“体验是质的差别”。
不过对于显示技术研究和研发工作者来说,“宿命”似乎是他们在生活中难以忍受一切画质粗糙的内容。毕勇博士身边的同事介绍,他本人平时喜欢鼓捣数码产品,对颜色和图像敏感,甚至有些“挑剔”。
从科学原理上来讲,“蓝色激光搭配红绿荧光色的技术路径,由于颜色调和的过程客观难以达到激光的显示水平,无论是色度、色彩还是物理上的色彩空间,都达不到BT.2020标准。”
“中科极光真激光方案较荧光显示方案,显色指标之外,在能耗上也具有一定优势。由于红绿色荧光经激发的过程需要耗费70%的能量,综合来看量子转化效率只有50%,在能耗方面,二者差距约在10%。”毕勇如是说。“虽然从一台机器或一个小时的功耗来看并不显著,但是如果面对的是全国的电视机以及投影仪的出货量,效益就比较显著了。”
激光显示行业有待上游产业激活
毕勇表示,“真激光”概念的提出,是在尝试给B端客户和C端消费者树立清概念,帮助他们获取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体验,与此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同行加入三色激光技术路线的赛道中,共同优化、盘活激光显示的产业链条。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多家致力于激光显示的企业均开始布局三色激光方案,电视行业龙头海信也相继推出全球首个8K激光显示技术方案、全球首台120英寸激光电视新品,产品在激光显示领域首次实现对BT.2020色域范围100%完整覆盖。长虹、明基也在近年陆续推出了激光电视的整机产品。
毕勇预计,到2022年中国市场将会迎来三色激光方案产品的爆发期。不过节点到来之前,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升核心材料和核心器件的国产化水平,达到商业需要的水平。
毕勇进一步解释道:“尽管我国激光器技术在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批量化应用、保持量产的一致性方面,无论是功率、电光转化效率、波长还是使用寿命,在工程化开发的过程当中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技术状态离理想目标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而毕勇判断,“激光显示技术最具前景的应用场景,排第一位的要属家用市场。”这意味着,“真激光”电视要想完成庞大个人消费市场存量和流量的置换,面临的压力不小。
《科创板日报》记者也注意到,海信、长虹、明基等 三色激光技术阵营的企业,其整机产品普遍价格在3万至4万元的价格区间内。中科极光方面预计,其激光电视整机价格将在2022年,有望下探到万元左右。
应用场景方面,除了家用市场的电视和投影仪,国内激光显示厂商的业务重点还在B端。毕勇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现今客户结构仍以B端为主,比如用以广告、城市亮化工程、大型活动庆典照明等。目前,中科极光仅在手订单就有两个亿。
据介绍,在2021年西安“两角一门”的投影亮化项目中,东南城角和西南城角共使用了中科极光的2台75,000流明“真激光”投影机、3台60,000流明“真激光”投影机。以上5台大型投影设备与液冷设备总功耗为37.5kw,每晚演出1小时耗电不到40度,相对夜经济带来的可观收益而言,电量成本并不算高。
最新信息显示,中科极光的“真激光”投影机亮度已达到90,000流明,使用寿命也能够达到30000小时,而且此后依然能保持80%左右的亮度。
亮化工程之外,影院场景下的应用构成了中科极光B端收入的第二高点。2020年中国影院共计7.6万张银幕,而市场对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具寿命长、色域广、光效高等特征。
也就是说,中科极光在B端市场,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定的技术与项目优势。据介绍,“2022年中科极光还会在家用消费端进行发力……激光显示的降本路径和前景较为明确,空间也很大。”
首先是寻求技术进步,不断提升单芯片的输出功率,提升光电转化效率,“简言之在更少原材料的投入下,产生更多的激光。”毕勇表示,其次在规模效应方面,“随着激光显示应用与普及,围绕着激光显示衍生出来的产业链需求和落地也会越来越多,意味着激光器成本占比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