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暴跌159%!激光龙头年亏11.84亿

OFweek激光网 中字

2月11日,全球工业光纤激光巨头IPG Photonics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年销售额首次跌破10亿美元大关、年销售额同比下滑24%、税前亏损高达1.6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84亿元).......

作为行业龙头,IPG的这份财报不仅折射出工业激光行业面临的深度调整,更揭示了传统巨头在技术迭代与市场变局中的转型之痛。

龙头的“中年危机”:核心数据背后的结构性危机

从财报数据看,IPG的困境已超出周期性波动范畴。2024年,IPG第四季度营收仅为2.34亿美元,同比下降22%;全年销售额为9.77亿美元,较2023年的12.9亿美元下降了24%。与2022年的14.3亿美元和2021年的14.6亿美元相比,IPG的销售额连续三年呈现负增长趋势。这是IPG自成立以来首次年销售额低于10亿美元,也意味着这家行业巨头正式步入了“中年危机”。

此外,IPG 2024年税前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额达到1.6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84亿元),而2023年同期则为盈利2.75亿美元,同比暴跌约159%。

值得关注的是,在IPG 2024年Q4财报电话会议实录中,管理层明确提到:IPG核心业务板块——高功率连续激光器的销售额同比暴跌34%,这一曾占营收60%的支柱产品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业内人士分析,IPG的困境存在双重诱因。一方面,俄乌冲突导致的俄罗斯业务清算带来近2亿美元资产减记,直接侵蚀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工业激光器供应商的市场环境持续严峻,尤其是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阶段性调整导致动力电池扩产放缓,而该领域正是IPG近年重点布局的高增长市场。据相关数据机构统计,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已降至58%,头部企业设备采购延迟率超30%。

战略重构:新CEO的破局三箭

2023年6月上任的CEO Mark Gitin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坦承:“全球工业需求仍处底部区间。”但他同时亮出三张转型底牌:

医疗蓝海:泌尿外科的铥激光突围

IPG最新开发的铥激光肾结石治疗系统,剑指全球超12亿美元规模的泌尿外科激光市场。该技术可将手术时间缩短40%,且已签约两家国际医疗器械巨头,预计2024年底产生首笔收入。此举标志着IPG正式进军医疗设备赛道,与波士顿科学、奥林巴斯等传统玩家展开竞合。

成本革命:40kW激光器的“以小搏大”

在SPIE Photonics West上发布的YLS-RI系列激光器,通过泵浦激光二极管架构革新,实现40kW输出功率与4kW设备同体积,成本降低30%。Gitin认为,这是应对中国厂商价格战的关键武器。

据了解,我国万瓦激光器价格仅为欧洲同类产品的1/3,全球竞争格局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厂商通过自研泵浦源、光纤光栅等核心部件,将万瓦激光器BOM成本大幅压缩,终端定价能力显著增强,直接冲击IPG在华市场份额。相关行业数据显示,中国万瓦级激光器价格已从2020年的150万元降至2024年的60万元,IPG此番技术升级或将重塑竞争格局。

供应链韧性:关税防火墙的全球布局

面对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CFO Tim Mammen披露:IPG已完成“多极制造”布局,俄罗斯产能转移至德国,美国新工厂即将投产。据相关消息显示,这种“欧美双循环”模式可使关税影响控制在营收的2%以内,相比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同行形成比较优势。

财务健康度:寒冬中的生存筹码

尽管IPG股价年内暴跌40%,市值缩水至25亿美元,但IPG的资产负债表仍显稳健:超9亿美元现金储备为其转型提供缓冲空间。对比同行,Coherent的现金比率仅为0.3,而IPG高达1.2,这在行业低谷期形成关键安全垫。

IPG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环比持平或微降,主要增长动能需待2026年释放。有业内人士观点认为,IPG的转型需要跨越18-24个月的空窗期,期间股价可能持续承压。

技术路线之争:光纤激光器的"护城河"危机

更深层次的危机来自技术路线的颠覆。随着中国厂商在半导体激光器、高功率激光器、超快激光器领域的突破,IPG主导的光纤激光器市场正面临分流。

据《2024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锐科激光、杰普特、创鑫激光等我国本土企业的国产万瓦级光纤激光器出货量达2.1万台,同比增长40%。

在锐科激光2024年的半年报中,其指出公司10kW及以上高功率激光器销量同比增长135%,市占率提升至38%。在杰普特2023年的年报中,其指出公司2023年万瓦级激光器出货量突破4000台,2024年Q1订单同比增幅达60%。

国内多家激光器厂商凭借本土化供应链将设备价格压至IPG同类的60%。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激光设备国产化率已从2020年的45%跃升至2024年的78%,主要驱动力为新能源、半导体领域设备替代。其中,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率超85%。

传统光纤激光器正在经历“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式的变革。某头部券商高端制造分析师指出:超快激光在精密加工领域的渗透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会替代约3亿美元的传统激光器市场。这恰好解释了为何IPG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至12%却难阻毛利率下滑——其主攻的6kW以上高功率产品,在新能源领域需求减弱的同时,又面临新兴技术路线的降维打击。

写在最后:行业洗牌期的危与机

当前工业激光市场正经历深度洗牌。多家国际巨头同样面临利润缩水,而中国厂商凭借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本土化需求逆势增长。据相关预测,2025年全球激光设备市场将重现6%增长,但增长动能将转向半导体、医疗等细分领域。

对于IPG而言,短期阵痛或许难以避免,但其在准分子激光、光束可调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储备仍具竞争力。正如IPG所言:公司正在经历的不仅是市场调整,更是一次重新定义工业加工方式的革命。当激光技术从"切割工具"进化为"智能制造入口",这场转型的终局或将重塑整个产业格局。

在工业4.0的深水区,IPG的转型之路恰似其激光束的隐喻——需要足够聚焦才能穿透迷雾,而调整方向的每一度偏差,都可能决定光束最终抵达的终点。新任CEO的“医疗+降本+区域重组”组合拳能否奏效,或许在2026年的财报中才能见分晓。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全球激光产业的价值链重构,已然拉开序幕。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