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清零”,老牌激光大厂遭破产清算!

OFweek激光网 中字

据公开资料显示,4月8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郑莹、永赢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申请,裁定受理武汉华俄激光工程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湖北扶轮律师事务所担任武汉华俄激光工程有限公司管理人,负责人为李雄才。

image.png

一纸裁定书宣告了华俄激光的结局,这家曾以中俄合资背景为卖点的激光企业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从行业知名者到资不抵债,华俄激光的陨落并非偶然,而是技术空心化、战略短视与行业洗牌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据了解,华俄激光由国内知名激光企业和俄罗斯激光专家共同组建,于2008年注册成立。在消化吸收俄罗斯激光技术的基础上,华俄激光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和改进,填补国内空白。

彼时正值中国激光产业萌芽期,背靠中俄技术合作的光环,公司早期迅速在中小功率激光设备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这种商业模式却埋下了致命隐患,其核心器件长期依赖进口,自主研发投入成效不佳,导致公司在行业发展中期的竞争中明显失速。

尽管华俄激光早期曾多次对外宣传“自主知识产权”和“填补国内空白”,但据相关消息显示,其核心研发成果大多并不涉及底层技术的突破,这与其早期标榜的“技术创新”形成微妙反差。

在2015年前后的激光行业爆发期,华俄激光凭借价格策略和渠道优势短暂扩张,但其设备性能与国产头部企业的差距逐渐被市场察觉。这种粗放式发展在2020年后遭遇双重夹击。一方面,国内激光巨头加速垂直整合与技术突破,光纤激光器等核心部件逐步打破国外垄断,加速国产化替代,成本与性能优势凸显;另一方面,低端激光设备市场陷入价格战泥潭,利润率持续下探。

华俄激光也曾试图通过多元化突围,涉足新兴领域,但因缺乏核心技术储备,产品屡屡因稳定性问题遭用户质疑。2023年,其主力产品市占率加速下跌,据内部人士透露,其资金链当时已逼近断裂风险。

总体而言,华俄激光的溃败本质上是技术空心化与资本泡沫共振的必然结果。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曾通过多个渠道进行融资,但资金流向却暴露其战略失衡。2023年,华俄激光高调启动的葛店经开区制造基地项目占用了大量现金流,却未同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

据资料显示,该合作项目总投资额高达5亿元,占地面积达69亩,预计建设周期为2年。项目建成后,将年产激光切割切管机、焊接机、五轴联动式激光切割机、三维激光切割、焊接机、激光切焊一体机等高品质设备约2000台,预计达产后年营业收入将达到6亿元。

然而,项目开启后仅过去一年,华俄激光的生产设备空置率便大幅提升,且车间日均开工时间大幅缩短。这种将金融杠杆押注于厂房扩建而非技术攻坚的决策,在激光行业智能转型的窗口期显得尤为荒诞。

华俄激光的破产清算案,暴露出中国激光产业狂飙突进下的结构性矛盾。在这一背景下,中小型激光企业若不能摆脱技术依附性发展模式,仅靠金融杠杆支撑规模扩张,终将在行业“挤泡沫”过程中成为牺牲品。没有自主创新的“国产替代”,不过是把卡脖子风险从国外转移到企业内部。

眼下,华俄激光的债权人正陆续向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维科网·激光作为行业观察者,完整记录了这家企业从2008年技术引进起家到2025年重资产泡沫破裂的全周期兴衰史。其破产清算的警示意义在于,在硬科技领域,任何试图以市场换技术、用资本杠杆替代核心研发的路径,终将在行业升级浪潮中暴露致命缺陷。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