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完全有办法避免行星撞地球:激光防御提上日程

OFweek激光网 中字

  2009年,美国发射“广域红外探测器”空间望远镜,用于搜寻宇宙中尚未被发现的天体,其中包括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和彗星。

  日本已发布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系小行星数据库,数量超过50万颗。这些数据由2006年发射的“光”卫星获取,其中5120颗小行星的体积数据较为准确。

  我国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也有一台专门用于搜索近地小行星的天体探测望远镜,其观测能力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五。借着这双“慧眼”,专家已经发现了近800颗小行星并且获得了国际临时编号。

  “全球已建立近地小行星观测网。”庞之浩说,其中最先进的是美国近年在夏威夷建成的一套由多台天文望远镜组成的小行星观测网络。这个被称为“全景观测望远镜和快速反应系统”的复杂装置,主要用于搜寻那些环绕太阳运行并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危险小行星。

  专家表示,只要能提前一年发现有可能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人类就能及时采取措施。就目前观测技术而言,这个提前量不难实现。不过庞之浩也表示,要预防小行星带来危害,还需要所有国家共同关注并努力,开展国际合作。

  科学家已提出多种防撞方案

  在全球近地小行星观测网建成的基础上,如何“防撞”成为人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庞之浩介绍说,如今科学家已提出多种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案。

  众多方案中,最直接的莫过于用核武器将小行星炸毁。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完全了解小行星内部结构之前将其爆破,可能会出现无法预计的结果。

  相比之下,比较“温柔”的方法则是用导弹或航天器撞击近地小行星,使其改变轨道。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