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3D打印企业挣扎盈亏线 国内基本无市场
“如果3D打印真有用,我的‘郭’字倒过来写。”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的公开放言,正映衬着全球热炒的3D打印在目前国内商业化应用领域,不及想象中美好的“尴尬”。
7月2日,在逼仄的车间里,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国无奈表示:“目前,大部分同行生存都很艰难。”作为国内第一批涉足3D打印业务的公司之一,滨湖机电至今亏损年份多过盈利年份。
紫金立德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连宁也坦言,“我们目前的现金流和资金结构仅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但若要扩大规模、新增投资或回收前期投资成本,基本上不可能。紫金立德被视作国内规模最大的3D打印公司,也是涉足该项技术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企业。
紫金立德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连宁
“3D打印不会达到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么夸张。”中国3D打印第一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生导师颜永年指出,但它起码是对现代传统制造业的补充,而目前,市场需求也正在放大。
有鉴于此,虽处境艰难,滨湖机电仍在谋划在武汉本地拿地新增厂房,而紫金立德也正在寻求资本化的方式,解决当前的资金瓶颈。
亏损现实:主要靠出口
滨湖机电简单的陈列柜上,摆放着用尼龙材料打印出来的水杯、造型独特的碗,以及将来可以用来打印的披肩。在公司厂房里,3D打印机被放置在空调间内,“每打印一层,机器就会自动往上堆积一层,逐层叠加。一个约8厘米高的杯子,需要花5个小时打印。”公司员工向记者介绍道。
滨湖机电的历史始于1991年,彼时,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机械制造专家黄树槐借助学校力量,租赁了华中科技大学一块1400平方米的厂房,创办了国内第一批3D打印企业,其主打产品是薄材料叠层快速成型系统。
“从1994年产品开始应用到商业化领域,至今,公司已累计销售各类规格机器200多台。”周建国介绍,公司3D打印产品包括lom、LSA、SLS、SLM四种,原料分别使用纸、液态材料、尼龙塑料陶瓷等粉末和金属材料进行打印。然而,公司至今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2012年,营收700多万元,亏损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