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激光雷达研究登Nature

OFweek激光网 中字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团队首次提出了基于色散傅里叶变换方法,形成新解调机制的激光雷达仪器,突破了测量速度、精度和距离的交叉限制,在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的发现中具有独特优势。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

电子科技大学激光雷达研究登Nature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能以极高的精度实时绘制空间信息,在工业制造、遥感、机载和车载任务中应用广泛。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光学频率梳的快速发展将测量精度提高到量子噪声限制水平。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采用色散傅里叶变换方法对锁相游标双孤子激光梳进行数据信息分析,通过在线脉冲拉伸,实现基于全光谱干涉测量,而不是传统的时间干涉测量法或脉冲重建法来识别脉冲的延迟。这使得绝对距离测量的精度达到 2.8 纳米,兼顾测量距离 1.7 公里。此外,该方法具备完全消除死区的独特能力,特别利于小目标检测。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