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锐减、业绩衰退!全球工业激光巨头通快集团Trumpf无奈之下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裁员约1000人……这家百年激光企业当前的困境,似乎成为了观察全球制造业结构性调整的绝佳切片。
此次裁员风暴的核心直指经济寒冬的凛冽。由于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衰退,导致下游市场发展并不理想,相关工业投资意愿显著减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设备制造商。
据通快2023/24财年相关数据显示,其息税前利润同比下降18.6%至5亿欧元,销售额同比下滑3.6%至约52亿欧元,订单额下降10%,其资产负债表更是不及预期,而这已经是通快业绩连续下滑的第二年。
早在业绩初显颓势时,通快便为遏制公司业绩下滑启动了成本削减计划,但无疑仅是杯水车薪。即便此前实施缩短工时,削减商务差旅费用等策略实现1.76亿欧元的节省,仍无法填补订单“塌方”所带来的结构性漏洞。事实上,从去年9月开始,德国通快数百名员工就因此不得不接受减薪。
至2025年,全球经济形势衰退形势并未减缓,下游市场投资意愿进一步减弱,仅靠削减运营成本和灵活调整产能已不足以应对,这家掌握着高端激光技术的百年巨头也不得不选择“壮士断腕”,目前公司整体业绩状况已无法支撑现有规模,裁员止血不可避免。
据了解,通快管理层计划在本年度削减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0.14亿元)。其中通快集团德国总部共计6200个的工作岗位,将有约430个将被裁减。而这430个工作岗位却仅仅只是本次裁员计划中的一部分,实际裁员数据将去到1000人,且此次裁员覆盖公司所有部门。
然而,在2023/24财年,通快公司的员工人数还增加了650多人。截至2024年6月底,其拥有约19000名员工,仅德国地区就高达9500人。目前,通快高层方面声称公司在裁员的过程中会“尽可能的体现社会责任感”,且据可靠消息,通快方面已与员工代表展开谈判。
从整体形势来看,通快在此时选择裁员,可以认为是在市场不景气下,选择收缩调整策略的一种合理做法。在缩小公司整体规模的基础上,保持研发投入,以稳固公司在行业周期下的竞争优势。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通快位于北美的一家智能工厂将于5月20日落成。该占地55800平方英尺的先进制造工厂将扩大通快的本地机床产能。
据了解,该工厂是通快北美子公司于2023年宣布投建,亦在扩大其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法明顿的本地制造和钣金组装制造机床的规模,总投资4000万美元,主要用于激光切割机、折弯机和焊接机等制造设备的制造。
此外,该工厂还将作为示范设施,用户可以在此看到自动化、连接性和数据驱动生产的应用。这家智能工厂是通快推行“本地化”生产战略的一部分。
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上,通快亦在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前不久,其子公司通快(中国)的激光器及其部件技改项目完成验收,公司决定将激光器及其部件所用激光切割头由外购改为自产,该项目总投资为2000万元。本次技改后,产能不变,原外购件(激光切割头)改为厂内组装,项目建成后将具有年产激光切割头900套的生产能力。
此次通快裁员、调整产能等策略,以空间换时间,或是在风暴眼中锻造下一轮增长极。未来,或许正是这些深蹲蓄力的战略抉择,将决定谁能率先触达黎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