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加持激光炮 尚难成空战“大杀器”

中国科技网 中字

冷却、供能与小型化问题亟待解决

其实,实用型的机载激光武器早已经出炉,这就是美国的机载激光器计划(ABL),这是一款战略激光武器。但是,每一架ABL飞机耗资10—15亿美元,成为继B-2轰炸机之后最贵的飞机。在取得数次弹道导弹拦截试验成功后,由于技术复杂、成本过高、实际可用性低等诸多原因,被美国国防部于2011年底终止。那么,要想让机载激光武器重新被安装到飞机上,还有哪些问题必须解决?

易芳介绍,“机载激光武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冷却、供能与小型化问题,高能激光武器的供能大、温度高,对冷却系统和供能系统要求就很高,而飞机的承载平台有限,特别是安装在空间本就比较紧凑的战斗机上”。

而美国ABL系统的武器设备重量达到80吨,需要大型运输机或者大型客机作为搭载平台。同时,ABL的输出功率虽然很大,可达到兆瓦级,但还是远未达到实战要求。即便其能够安装到战斗机上,也还有很多其他问题需要解决。

“当前,机载激光武器在作战精度、作战效能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易芳指出,“传统的导弹是依靠侦察、预警、监视系统进行概略定位,再依靠导弹的末端制导实现精确打击,而激光武器发射的是高能激光束,要在快速移动的作战平台上从不同角度精确打击目标,就必须依靠机内的跟踪瞄准装备。现实情况是机身震动对跟踪瞄准的精度影响比较大,如果是运动目标难度更大。同时,大气、湿度、尘埃等战场环境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激光武器的作战效能。”

离实战应用还很遥远

虽然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激光武器都已成为飞行器的标配。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比起先进的空空导弹、空地导弹,机载激光武器未来几年内会成为空战“大杀器”吗?

“可以肯定,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在飞机上安装激光武器将是非常必要和必然的。”易芳说,“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激光武器被世界各国列为‘撒手锏’武器,但目前所具备的性能还并不足以成为所谓的‘大杀器’。”

易芳介绍,按照美国所设想的未来机载激光武器的性能,飞机机舱内储存的激光介质射击次数能达到40次;照射目标的时间为3—5秒;激光功率为3兆瓦;最大射程为600千米,平均巡航时间为48小时。或许这才真正满足未来进攻作战的需求,但这还有很长的路途要走。这需要技术部门系统性解决体系构架问题,实现系统小型化、大功率,同时还要重点解决光学元器件的性能问题。

(作者:张强)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